航天精神在磨砺中闪耀星河&ensp;<br>——记“与科学对话 与航天同行”大型开放式公开课|滚动

来源:科技日报时间:2023-04-25 05:57:07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沈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航天事业具有高风险性,火箭和卫星都是很复杂的系统,成千上万个零件组合在一起工作,任何一个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整个任务失败。“航天人要做的,就是把理论上不能百分之百成功的事情,通过努力变成百分之百成功的结果。”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在一场面向青少年特别的公开课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这样说。

这场“与科学对话 与航天同行”的大型开放式公开课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8个部委共同主办。活动邀请4位伴随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长的科学家、航天总师、航天员和星空摄影师,分享他们与中国航天的故事,让青少年感受中国航天辉煌成就背后的精神力量。该活动是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航天人对于成功的追逐永无止境,而让李东最难忘的,却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两次刻骨铭心的失败。

1996年2月15日,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当时李东就站在发射场指挥员的身后,亲眼看着火箭起飞,22秒后撞山爆炸。“第二天早上,火箭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龙乐豪院士站在山坡上,我们震惊地看到他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李东说,这一幕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时刻提醒着他要每一天把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才能确保以后的成功。“龙院士没有被困难击倒,他带领队伍查找故障原因,采取措施,重新打造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这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单个系列发射最多的‘金牌火箭’。”

2017年7月2日,李东担任总设计师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点火起飞,346秒后一台发动机突然推力丧失,发射任务宣告失败。但对于航天人来说并没有时间悲伤,李东带领团队当天晚上就开始故障分析。他们顶着难以描述的重压和工作负荷,查找故障原因,重新设计发动机,在一个个不眠之夜里刻苦攻关。

908天之后,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完成复飞。航天人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和坚韧不屈的努力,让“胖五”凤凰涅槃,而且固有可靠性大幅提升,保障了之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等成功发射。李东说:“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畏缩,下定决心努力攀登总能解决问题。”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幸运地赶上了国家招收女飞行员,幸运地赶上了第一批女航天员的选拔。但是光有幸运真的能走向成功吗?”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刘洋在视频演讲中这样问。对于航天人而言,成功从不是依靠运气,而是凭着努力和汗水铸就。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刘洋觉得是永不放弃的坚持让她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空军飞行的13年里,刘洋遇到的大大小小紧急情况数不胜数。飞机撞鸟、机翼结冰、刹车失效、发动机震动……一次次行走在危险的边缘,一次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却一次次升华着勇气和力量。

航天精神在磨砺中闪耀星河。航天精神不仅鼓舞着航天工作者奋发向前,也激励着每一个热爱那片璀璨星河的人。公开课上的星空摄影师叶梓颐就是被那片星河吸引的人。因为一颗美丽的流星,她从小就在心底埋下了探索星空的种子。为了拍摄一张整个极昼太阳轨迹的照片,她带着6台相机在南极的野外站了28个小时。为了协助国家天文台选址,她踩着风化后随时可能掉落的石头爬上赛什腾山,因为那是观测天象、拍摄星空最好的位置。当装着自己所有摄影作品的硬盘彻底损坏后,她毅然选择重新开始“从0到1”,要拍出超越自己之前作品的照片。

当有青年学生问到如何才能加入航天事业队伍中时,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有效载荷运控中心主任、研究员郭丽丽表示,除了专业要求和素质潜力,更要看年轻人是否能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使命,“眼里有没有光,心中有没有火”。真挚的热爱、执着的追求、坚韧的意志和过硬的作风,是航天人缺一不可的精神品质。

活动最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通过视频用32个字向广大年轻人寄语,也道出了中国航天事业与航天精神闪耀浩瀚星河的奥秘:“基础坚实、树大根深,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胸怀壮志、强国梦想,自立自强、勇攀高峰!” (科技日报北京4月24日电)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