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权术|全球即时看

来源:星岛环球网时间:2023-05-04 18:09:49


(资料图片)

姚崇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他生于650年,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曾3次任宰相,是开元盛世的创建者之一,公元721年去世,终年72岁。

姚崇经历复杂,前程忽明忽暗,仕途起伏不定;他文武双通,每次任宰相都兼管兵部;他的生存环境险恶,有时困顿非常,但终能破壁而出。他的人生要点就是变通,凡事想得深,变得快。

这是姚崇的经验和风格。在他看来,解决政治问题不能拘泥,不必循旧,必须力求变化,才能走向通达。好比开锁,只要手里多几把钥匙,就总会找到合适的那把。后人曾评价说:“姚崇资性明达,善应事机,委曲通变以成国家之务。”

他当政期间,从武则天直至玄宗,各种势力纷纷登台,一会儿皇后掌权,一会儿幸臣得势,有时公主也嚣张。与政敌共事很难,如果战斗,生死难料;如果妥协,反倒成了同伙。姚崇的办法仍然是变通,不轻易出手,不单兵作战,有限度地抗衡,以求削弱对手,保护好自己。在他那里,变通已成了另类武器,充满弹性。他也如同武功绝伦的高人,手无一物,别人却奈何他不得。

姚崇和张说有积怨,张说当宰相时,姚崇在同州做刺史。玄宗继位后,提出用姚崇为相,张说不高兴,百般阻挠,想把事情搅黄。皇帝不上当,坚持用了姚崇。张说心虚,为了安全,和岐王拉上了关系。张说没料到,此举给姚崇提供了口实。姚崇对皇帝说:“岐王是您的爱弟,张说是辅臣,两人搞在一起,可能对朝廷不利。”话说得含混,意思却明白。玄宗一点就透,马上把张说贬为相州刺史。

用同样的方法,姚崇让刘幽求也吃了苦头。刘任过宰相,后改任太子少保。新岗位轻闲,但没权没势,刘很郁闷,人前背后发过牢骚。有人举报刘幽求心怀不满,有“怨望语”。

皇帝一听就来气,要求有关部门严查速办。这时,姚崇说了话,大意是:离开相位做了闲官,有点儿想法是人之常情,何况人家还立过大功,千万不能处罚太重!这段话,明着是为刘幽求说情,实际上却肯定了刘有不满情绪。结果,刘被贬外地,郁郁而死。

有时,姚崇做得更妙,本来错在自己,他却能变来变去,变得主动,让别人受罚。魏知古原是小官,经姚崇推荐提携,当了宰相。后因工作分工问题,两人有了矛盾。彼时,魏知古在东都洛阳主持吏部工作,恰好姚的两个儿子也在东都当官。俩小子仗着父亲对魏知古有恩,不知深浅,一味请托卖官儿。魏知古不动声色,如实向皇帝汇报,指望一举搞掉姚崇。

皇帝也有趣,选个闲聊的时候,故意问姚先生有几个儿子,官居何职?皇帝算定,姚崇肯定替儿子说好话。但姚崇太精明了,马上看穿了内幕,说,自己俩儿子都不争气,肯定给魏知古找了不少麻烦。皇帝问:“卿安从知之?”姚说:“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

皇帝由此做了反向判断,认为姚崇大公无私,魏知古却有负于姚。末了,姚崇安然过关,魏知古却被降职。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