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山东基层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资料图)
张立祥:近年来,山东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立足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中医药服务,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事业产业并进,强力推动全省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全省共有10个市、110个县评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实现了“六个全覆盖”,即县(市)政府办中医医院设置全覆盖,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覆盖,二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康复科和治未病科设置全覆盖,二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代煎中药配送到家全覆盖和预约诊疗全覆盖,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国医堂)设置全覆盖。9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2%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中医阁和全省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筑牢网底,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活力显著增强。
二是进一步发挥县域龙头作用。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发挥县域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有1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A等级,5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B+等级。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有8家县级中医医院进入全国前100名。截至2022年底,全省64%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县级中医医院全部完成“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遴选确定111个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
三是进一步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发展模式,推动集群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累计建设15个专业28个集群657个成员专科,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创新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在全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推广,坚持中医院姓“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技术推广模式,遴选确定首批6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组织拟定了28项优势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方案。建立全省中医临床优势技术推广应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推广培训、全过程督导评估的一体化应用管理。
中宏网记者:
“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是《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中的一项重点任务。请问围绕这一重点任务,山东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元芝: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省医保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全省中医药发展,2020年和2022年先后出台了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20条措施和支持示范区建设的专项行动方案,通过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改革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动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一是将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及时纳入医保定点、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中医药机构区域辐射力不断提升。二是医保总额向以中医药收入为主的医疗机构倾斜,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三是在474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日间医疗服务医保支付试点工作,累计为16.42万人次报销医保费用5.57亿元,实现了医保患三方共赢。四是加快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提高了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更好体现中医特点和优势。
二、强化基础保障,实现中医药服务普及惠民
一是降低群众使用中医药治疗的个人负担,参保患者在基层住院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合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全省不低于85%。济南、济宁、泰安、威海、德州等市还结合医保基金承受能力,探索实施了降低中医住院起付线、提高中医机构、中医特色专科报销比例等措施。二是在继续保留中药饮片25%加成的基础上,全省统一取消医保目录内中药饮片个人先行自付,引导群众优先选择中药治疗。三是将70个国家谈判中成药纳入医院、药店“双通道”管理,进一步提高中药供应的可及性。
三、强化价格政策引导,促进中医技术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2022年按照有升有降的原则,优先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外治、中医骨伤等七大类42个项目纳入调整范围,中医项目基本达到应调尽调。二是新增“中医经络调理”等22项中医和康复类医疗服务项目,全省中医(含康复类)项目总数已经达到208项。三是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对符合规定的中医治未病项目、煎药费等自费中医项目,允许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四、用活医保基金杠杆,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将1381种中成药、892种中药饮片、符合条件的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更好满足群众中药治疗需要,提高了中药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成立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按照“保质、提级、稳供”目标,牵头15省开展全国首单中药饮片省际联采,21个中药饮片品种共有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三是将符合国家和山东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挂网,医疗机构自主网上采购,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有效推动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生产由企业标准向国家和省统一标准过渡,同时积极研究推进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工作。
下一步,全省医保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要求,推动全省中医药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众日报记者:
山东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文化专项行动方案,请介绍一下,山东中医药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2023年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张立祥:国家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我省示范区建设的特色卷之一,为答好中医药文化建设特色卷,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制定了《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四种机制”,打造了“一个体系”,塑造了“一个品牌”。
一是建立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机制。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成立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传统医药),开展齐鲁中医药名家理论精华整理传承工程,出版《齐鲁医籍丛刊》等8本著作,深入开展齐鲁中医药文化研究,并纳入山东中医药科研成果奖励范围。
二是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机制。把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纳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绩效考核和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内容,明确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巡讲活动,2022年全省累计开展巡讲活动4700多场,受益群众96万余人次。
三是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举办全省中医药文艺节目创作演出活动,创作演出节目119个,制作“鹊说”系列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100余期,省市县各级媒体推出一批中医药栏目,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开设运营1个以上中医药文化科普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账号,形成多层次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
四是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机制。联合省教育厅制定《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设46所省级试点学校,遴选近千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医药培训,带动市级试点学校建设,2022年全省累计开展进校园活动900多场。
五是打造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网络体系。制定了《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建设4家国家级、38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协调社会力量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街区和主题公园,打造覆盖系统内外、便民利民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网络体系。
六是塑造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借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功举办两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指导举办六届儒医论坛、两届泗滨砭石文化论坛、五届“泰山论灸”,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支持各地举办中医药文化论坛、文化节等,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2023年,省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办好第三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开展齐鲁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力争尽快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标签: